在第56個世界地球日,湖南安化縣六步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密林深處,科技與生態的交響曲悄然奏響。工作人員穿梭于固定監測樣地,細致記錄每一株植物的生長軌跡,用鏡頭捕捉自然界的未知驚喜——當疑似新物種被發現時,他們通過高清影像與云端專家實時聯動,為生物多樣性研究揭開新篇章。而這僅是六步溪“數字守護”工程的冰山一角。
“電子衛士”布下天羅地網,萬條數據解碼生態基因?
在人類足跡難以觸及的陡峭山崖與幽深溝壑間,優威紅外相機正以“無感觀測”重塑生態監測范式。這些全天候值守的科技哨兵,憑借熱感應與運動捕捉技術,已累計記錄下2000余次野生動物活動影像:林麝輕捷掠過的剪影、中華鬣羚飲水的瞬間、白頸長尾雉求偶的舞步……每一幀畫面都在填補物種行為研究的空白。與之協同的,是搭載紅外熱成像的無人機群。它們以“上帝視角”巡護山林,實時回傳的高清畫面讓盜伐與盜獵無所遁形,僅一年內便實現80%保護區空域的動態覆蓋。
?天空地立體監測網,織就生物多樣性保護云圖?
從地面紅外相機到空中無人機,再到長焦鏡頭下的鳥類生態觀測站,六步溪構建的“天空地”三維監測體系,正將生態感知精度推向新高度。自2015年信息化管理平臺運行以來,1.2萬條植物樣方數據與逾300種動物影像檔案,已凝練成中南地區最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數據庫。這份用字節編碼的“生態族譜”,不僅為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提供靶向坐標,更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區域性關鍵樣本。
從數據金山到惠民活水,科技賦能永續發展?
“監測終端每多覆蓋一平方公里,我們就離生態家底的全息認知更近一步。”六步溪資源監測站站長陳卓的話語中透著緊迫感。未來,保護區計劃將紅外相機網格密度提升40%,并聯合湖南省林科院開展基因測序與生態鏈建模,讓數據真正成為科學決策的“指南針”。與此同時,監測成果正轉化為科普研學課程與林下經濟開發指南——黃精、七葉一枝花等珍稀藥用植物的適生區圖譜,已帶動周邊社區建成500畝林藥復合種植基地,讓綠水青山釋放出可感可知的民生溫度。
當無人機的嗡鳴驚起一群白鷴,翅影掠過山間騰起的云霧,這幅由科技繪就的六步溪生態長卷仍在持續延展。在這里,每一組數據都是自然與人類對話的密碼,每一次快門按下都在書寫守護“金山銀山”的當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