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憑借優威紅外相機的先進監測技術,成功捕捉到29種珍稀野生動物的珍貴活動畫面。這是該保護區首次在單次數據整理中收獲如此豐富的物種影像,標志著我國西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通過布設的46臺優威紅外相機,科研人員在5168個監測工作日內,完整記錄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點噪鹛、黑頸長尾雉的優雅身影,以及豹貓、斑林貍等1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生存狀態。尤為珍貴的是,斑林貍和棕胸竹雞這兩種此前未被記錄的物種首次現身影像庫。畫面中,白鷴攜幼雛覓食、赤麂在溪畔飲水、滇金絲猴群穿梭林間的生動場景,構建出立體鮮活的生態圖譜。
作為滇金絲猴最南端棲息地,天池保護區以旗艦物種保護為核心,建立起覆蓋93%森林面積的生態屏障。保護區高級工程師楊驚生表示:"滇金絲猴種群的穩定增長產生了顯著的傘護效應,當前約200只的種群規模不僅維系著自身基因交流,更帶動了區域內439種脊椎動物的協同保護。"2024年啟動的生態廊道工程,通過優威紅外相機的精準監測,已獲取56種鳥獸活動數據,為靈長類種群遷徙研究提供了關鍵支撐。
優威紅外相機的高靈敏度傳感器與耐候設計,在復雜山地環境中展現出卓越性能。保護區宣教科科長宋寒冰指出,這些設備累計記錄的1249種維管植物和439種脊椎動物數據,印證了科技手段對生態研究的革新意義。特別是云龍報春、云龍箭竹等區域特有植物的發現,與動物監測成果共同構建起完整的生物鏈研究模型。
此次監測成果不僅刷新了保護區物種名錄,更彰顯了智能監測設備在野生動物保護中的核心價值。隨著紅外相機網絡的持續完善,這座橫斷山脈南端的生態方舟,正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書寫著科技與自然共生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