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雪線之上,人跡罕至的無人之境,生活著一種被譽為“雪山之王”的珍稀野生動物——雪豹。它們是高山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也是保護整個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關鍵。據數據統計,全球雪豹數量約7000只,而中國作為其重要的棲息地,擁有約4500只雪豹,約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二。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珍稀物種,中國綠化基金會于2018年發起了“雪豹守護行動”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科學監測和有效保護,提升雪豹及其棲息地的健康狀況,確保雪豹種群的穩定與繁衍。
項目分為兩期實施,一期工作從2018年至2022年,在西藏丁青縣、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蘇里鄉、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賀蘭山及其周邊區域等地開展。二期工作則于2022年10月啟動,將工作重心放在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玉樹州曲麻萊縣與治多縣等雪豹適宜棲息地。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監測體系的搭建和雪豹本底數據的獲取是首要任務。由于雪豹生存環境的特殊性,其監測工作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為了克服這些困難,項目采取了分階段實施的方式,聯合了眾多企業、科研單位和民間組織,共同開展雪豹種群調查、適宜棲息地監測等科研項目。
其中,紅外監測相機的布設是獲取雪豹本底數據的重要手段之一。來自西藏丁青縣洛河村的村民歐周尼瑪與15位同鄉組成了野生動物監測小隊,他們接受了專業培訓后,負責在野外布設和維護紅外相機。這些相機的架設不僅考驗著隊員們的技巧和體力,更需要他們對雪豹生活習性的深入了解。
在數據分析方面,由于紅外相機較為靈敏且雪豹個體間外貌差異不大,導致判斷同一監測設備前多次出現的雪豹是否為同一只較為困難。為此,監測小隊在實地樣線走訪時還負責撿拾雪豹糞便,以便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分析確認雪豹個體身份。
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為例,專業技術團隊整合了多年的調查數據,利用空間標志重捕模型估算出該區域的雪豹種群數量和密度。這一成果的發布不僅為雪豹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該區域生物多樣性監測調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雪豹守護行動”項目還以雪豹監測保護為牽引,同步開展了其他生物多樣性監測調查工作。這些工作不僅有助于全面了解雪豹所在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也為制定更為科學的保護策略提供了重要參考。
未來,“雪豹守護行動”項目將繼續深化監測工作,推動雪豹保護事業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發展。同時,項目也將積極尋求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共同守護這些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